ESG

ESG及碳足跡專題

公共工程常用植栽手冊VOL.07讓生活多點綠 by 江莉琪 / 園藝技師公會理事長

越來越熱了,氣候變化的很快工業革命1800年以來,人類大量的產生各類的溫室氣體如二氧化碳、甲烷、臭氧、水蒸氣等,才短短200多年之間地球暖化的警己經成了生活中最重要的課題之一,如再不好好珍視地球有限的資源,氣候的變遷己經開始反噬我們的生活,因氣候變遷造成的土石流、風災、水患等等,早己嚴重危及你我的生活,對抗日趨暖化的現象,您我能做又是什麼呢!

愛物惜物的生活觀念開始,善用每一分資源,以生態Ecology節能Energy saving減廢Waste reduction凈零碳排Net-Zero健康Health療癒Healing為目標出發,在居家需注意室內的通風條件改善及空氣品質的維護,以維持每天生活場域裏的環境健康。

綠化的必要性,臺灣的建築及開發密度高,而就目前臺灣建造每平方米所使用到的建材,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約300公斤,意即平均35坪大的住宅(約116 m2),二氧化碳排放量約34,000公斤,相當於一株健康的喬木需進行40年光合作用才能吸收完畢。全臺灣總共需要至少500萬棵樹,平均每戶人家必需每年持續種1-2棵喬木,並維持樹木健康才能平衡因台灣住宅建設造成的衝擊。

如何讓生活多點綠意,淨化友善生活環境,其原理利用植群光合作用的能
力,當可減低空氣中二氧化碳、降低溫度的方式。綠植的好處如下:

1、綠化可以改善微氣候環境

許多報告顯示綠化居住環境,著重綠化量及舖面的透水性,透水性的舖面可以逹到最佳的蒸發冷卻效果;一棵喬木等於2.5噸的冷氣。即使只是在家中的陽窗台栽種盆栽,也可將水泥牆面及地面吸收的熱冷卻中和一部分,若是在室內栽種數盆適宜的植物,更有機會降溫之外,還能淨化空氣。有機會你也可以感受一下:在都市裡,當你經過一群樹林,誠實的體感溫度一定會有降溫之感﹗

    天氣劇烈變化,有些地方長久不雨,有些地區則大雨成澇,或是夏日火爐、冬日冰庫,首要影響便是糧食生產,若能完善區域綠帶計畫,則有效轉換這些不利之因素,如草生栽培果園,土壤微生物增加、也利用生物天敵減少果樹病蟲害、更能因土地涵養水分而降溫;另深根的植生在驟雨時減低雨水逕流、保護坡地滑動等等。

2、綠化不單單只是種樹

綠化的方式得應用適地適種原則,也就是依據基地氣候(微氣候)、栽植空間、管理方式…等等條件,來選擇適合的品種,或選擇當地原生物種,並考量當地生態、人文等功能的需求;另使用多層次的綠化原則,以友善減碳工程的方式進行綠化,兼顧生物多樣性、節能減碳的目標。更重要的是友善有機的維護管理計畫,讓維護綠意也能更環保永續、更有機而健康。     目前本公會與農業部林業署合力推展臺灣寶島上長成之原生苗木,除了種源可追溯,苗木養成過程之生產履歷也有數位紀錄,您可以依循植栽欲種植所在地氣候、微氣候、空間尺寸、苗木產地數量、管理條件等等條件之檢索表單來選擇適合栽植的苗木品種,也因此能便利於招標單位或設計師規劃階段做一合宜之苗木計畫。

3、綠壁及綠屋頂的營造:

在都市有限的空間裏,要創造綠意,建使用攀緣綠化Greenery with climber或是立體綠化與綠屋頂的方式為佳。攀緣或立體綠化可以適當藤蔓植物來裝飾建築物,製造綠壁的一種綠化方式,用最小的栽種面積產生最大的綠覆綠。綠屋頂Green roof,更直接使建築物具降溫、防熱的作用,可隔熱、穩定的溫度及延長屋頂的壽命的功能。甚而近年來屋頂綠化所用植栽還以可食性品種,讓田園之樂在自家屋頂實現,進而了解食安之重要。

    公會在攀緣立體綠化與綠屋頂技術多所琢磨,除美化環境外,增加葉面積和綠覆率、阻擋日曬、降低氣溫、吸附塵埃等改善環境質量的作用。還可降低噪音大量的綠意可穩定使人們情緒;透過植物表面蒸散的水分可吸收熱量減少熱島效應。整體而言綠壁及綠屋頂的綠化方式,可以讓所處的都市環境更具多樣化,直接增加動物的棲地、讓人親近自然更直接的可使生活的地方更為清新與健康。

4、企業ESG指標之一:

聯合國全球契約(UN Global Compact)於 2004 年首次提出 ESG 概念,是評估企業表現的新型態指標,期望透過ESG指標,讓企業不再只以財務報表評斷表現優劣,而能兼顧環境與社會均衡發展。ESG分別是環境保護(E,Environmental)社會責任(S,Social)以及公司治理(G,governance)的縮寫,迄今,已有無數企業開始走上ESG永續經營的方向,其中,「環境保護」代表企業重視環境永續議題,評估標準著重在企業面臨環境、生態、氣候等面向的因應方式與處理措施;涵蓋產品包裝設計、能源管理、燃料管理、碳排放量、溫室氣體排放、污水管理、環境汙染防治處理與控制等。    因此許多企業從環保著手的便是:為地球種樹來吸收碳排放量,藉以降低溫室效應、並可以增加環境生態意義;根據農業部淨零辦公室近年研究成果顯示一個5英吋口徑盆栽的植物即有吸碳功能,若能以組織之力量來大面積種植喬灌木則還能有碳匯之收益;本公會協助多家大企業規劃植林碳匯循環永續園區,爭取SDG11、SDG15指標,也讓企業因此營向永續!

5、身心療育與城鄉樂活之源:

防疫期間最佳的情形就是和植物陪伴一起的獨處時光,無論是淨化空氣的室內植物、陽台上可食的草莓番茄、檸檬樹、更有栽種緋紅櫻花或是白雪般的流蘇樹等,雖然人們喜歡親近自然綠樹是天性,假日的公園綠地都是休閒人潮,但疫情期間更是對植物需求明顯,拜現在網路及物流發達所賜,網路電商可以買到天涯海角各式品種,也因此植物不僅是實用之經濟作物,還帶給我們舒壓療癒之效益。     許多公益的協會團體也陸續針對身心患者或兒童、高齡者設計一些適合其活動的綠地公園,為何如此? 因為除了藥物治療、活動設施,最天然直接又輕而易舉的處方及工具就是植物的間接療效,舒緩患者的身心不舒適感,也藉由植物花果葉發展兒童的統合發育、高齡者的注意力與末梢神經…等等,其他先進國家則有設置各種身心患者專屬公園,臺灣也發展許多共融式遊樂公園等。

氣候變遷是這時代地球面臨的最大挑戰,經濟快速發展也令大家精神緊張,AI教父-黃仁勳(輝達科技執行長)說:現在年輕人選系要選「生命科學」!而我們理解只有生命才會創造生命、也才能創造世界!在生命科學系統中綠色植物也是食物來源也是動物的保護傘,在這麼有限的陸地空間裏,那怕只是一只陽台、一個屋頂,或是一個壁面,只要選對了植物,種對了地方,綠化將帶給您不同生活品質、生命意義與永續的生態環境!

最後,園藝技師公會以 Green is clean & sustainablility 綠色就是清靜與永續這句話獻給大家。也歡迎大家隨時上公會網站及植物健診,或粉專、苗木碳足跡平台來逛逛交流喔~

苗木碳足跡平台:https://www.homemesh.com.tw/hort/